“记得把家里的危险玩具收起来哦!”5月3日,州中心医院金龙院区小儿外科医生姚艳华在电话随访时,再次提醒已出院患儿小田田(化名)的妈妈。不久前,小田田因误食危险玩具险些酿成大祸。

  4月的一天,深夜11点多,1岁的小田田被父母紧急送到州中心医院金龙院区小儿外科。“我们是从湖南龙山赶过来的,医生您快看看我的小孩,肚子怎么这么大了?”小田田的妈妈带着哭腔对接诊医生姚艳华说。

  姚艳华掀开小田田的衣服,发现孩子小小的肚皮胀得像个大西瓜。经询问,原来孩子已经5天没有排便、排气。情况不容乐观,姚艳华立即将其收治入院,并进行紧急处置,但小田田腹胀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。

  经科主任向东洲、名誉主任王康太等专家会诊,考虑其为完全性肠梗阻,不排除原发肠道或腹腔疾病,需立即手术解除肠道梗阻并治疗原发疾病。术前对小田田进行彩超检查,证实其回盲部(小肠与大肠交界的地方)有一个明显病灶。

  术中,王康太打开小田田的腹腔,探查梗阻的位置,肠管扩张得像轮胎。“这是梗阻的上段肠管,我们顺着扩张肠管往远端找就能找到梗阻的地方。”

  很快,王康太在小田田距回盲部不远处的小肠内发现了一个圆形肿物,直径约3厘米,充满了整个肠腔,这就是引起小田田完全性肠梗阻的罪魁祸首。因肿物在此处长时间卡压肠管,导致该处肠管已出现血运障碍,需立即打开肠腔,将肿物取出。

  随着王康太在肠壁切开一个小口,一个核桃般大小的溜圆的东西滚了出来。一时间,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没有分辨出是什么东西,一位家中有幼儿的护士辨认了许久才看出了端倪:“这是水宝宝!”

  “水宝宝”是一种遇水膨胀的玩具,干燥时体积小,遇水后能膨胀至好几倍甚至数十倍。术后,医护人员将取出的物体展示给小田田的父母,他们才恍然大悟:“原来小田田误吞了姐姐的水宝宝。”

  因梗阻时间较长导致该段肠管血运差、病情较重,术后小田田被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。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照顾,不久康复出院。

  出院时,小田田的妈妈仍懊恼自己疏于照护:“真没想到,看起来没有什么危险的小玩具竟然这么危险。”

  向东洲安慰道:“吃一堑长一智,小朋友不会表达,导致诊断困难,容易耽误治疗时机。所幸发现得还算及时,没有造成其他肠道病变。”

  向东洲介绍,一般来说,对于吞咽异物的儿童,家长都能及时发现并送医。如果吞咽的是金属异物,例如硬币、别针、回形针等,在影像检查时能很快被发现。

  “日常接诊中,我们遇到患儿误吞硬币的情况较多,也有患儿误吞磁力珠等玩具,通过影像检查基本都可以及时发现。”小田田之所以没有被第一时间发现吞咽异物的情况,是因为病史不清楚,家长没有想到孩子可能存在吞咽异物的情况,加之孩子年龄小不会表达。同时,“水宝宝”为高吸水性树脂材料,影像检查时不能显影,导致无法分辨其性质。

  向东洲表示,临床接诊误吞异物的儿童,如果无手术指征,通常建议保守治疗。大多数患儿误吞一般异物,通常都能自行且安全地通过胃肠道排出体外。异物进入胃内还没进入小肠时可以通过胃镜取出。异物进入小肠后可定期做影像检查观察异物位置的变化,并通过调节饮食、促进排便等方法帮助其尽量排出。如多次影像检查显示异物位置一直没有改变,则可能在消化道某处卡住或嵌入,这时就有消化道穿孔风险,需要手术治疗。

  “一些不起眼的玩具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,恰恰这类玩具可能隐藏着危险。”向东洲特别提醒,由于儿童辨别能力尚未形成,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玩具要提前筛选,尽量不让孩子接触危险玩具。同时,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照护,发现吞咽异物后第一时间送医。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呕吐、腹痛、腹胀,停止排气、排便等不适,要警惕消化道异物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